一、規劃原則
結合村莊發展策略、容量預測與現狀分析,在保持村莊體系結構科學合理的基礎上,以中心村為重點,以行政村撤并與建設為主要手段進行布點規劃。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1.區域整體性原則;
2.地域特色原則;
3.城鄉一體化原則;
4.可持續發展原則;
5.以人為本原則。
二、規劃目標
通過加強集鎮社區、中心村、基層村的建設,完善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按照“以城帶鄉,以鄉保城,城鄉互動”的原則提出具體村莊發展戰略,建立合理的村莊體系,從而加速東西湖區的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
三、村莊分布現狀
本規劃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主要布局在西北部的各街、辦事處,包括東山辦事處、辛安渡辦事處、新溝鎮街道辦事處、走馬嶺街道辦事處、慈惠街辦事處、柏泉辦事處,農村居民點主要分為集鎮社區、中心村和基層村3個等級。
1.西北部六個街(辦事處)共轄50個大隊、252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76306人。其中東山辦事處轄14個大隊、22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12256人;辛安渡辦事處轄12個大隊、44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12379人;新溝鎮街道辦事處轄10個大隊、40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10360人;走馬嶺街道辦事處轄14個大隊、63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18809人;慈惠街辦事處轄8個大隊、31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13872人;柏泉辦事處轄6個大隊、53個自然村,現狀農村人口為9630人。
2.集鎮社區為位于集鎮建成區范圍內的居住社區。例如新溝鎮街道辦事處的新鎮社區、荷花社區;辛安渡的大橋社區等。
3.中心村為一定地域范圍內具備一定規模、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是本村的公共活動和管理服務的中心,并且對周圍村莊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輻射帶動功能的村莊。例如辛安渡辦事處的三汊港村、東山集鎮的燈塔村、新溝鎮街道辦事處的草場村、走馬嶺街道辦事處的新建村等。
4.基層村為根據當前我國鄉村城市化發展特點,作為過渡時期的保留村,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政村保留一個村莊,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將逐步遷并。
四、中心村規劃
(-)中心村的選擇原則
1.區位條件優越,與鎮(集鎮)中心保持良好的經濟、交通、社會及服務聯系,在鎮(集鎮)域中能承擔次中心作用的有一定服務半徑的村莊;
2.自然條件、資源條件優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3.有一定的集聚規模,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對周邊農村有一定的吸引輻射的村莊;
4.原鎮(集鎮)政府所在地或是某一片區中心;
5.適當考慮在鄉鎮范圍內均衡布置,有合理的間距,一般不靠近鎮區。
(二)中心村布點
依據以上原則,本次規劃確定了27個中心村。
表4.9-1 中心村布點規劃一覽表
辦事處 |
序
號 |
類 型 |
中心村村名 |
位 置 |
規 劃(2008-2020) |
人口(人) |
用地(hm2)
|
東 山 |
1 |
農居型 |
勝利新村 |
勝利自然村 |
1265 |
11.8 |
2 |
農居型 |
旭東大隊 |
旭東自然村 |
1330 |
15.0 |
3 |
農居型 |
巨龍大隊 |
巨龍自然村 |
840 |
10.9 |
4 |
農居型 |
燈塔大隊 |
燈塔自然村 |
1483 |
13.7 |
5 |
農居型 |
群力大隊 |
群力自然村 |
1125 |
13.5 |
6 |
農居型 |
五四大隊 |
五四自然村 |
1216 |
10.5 |
新
溝
鎮
街 |
7 |
農居型 |
燕嶺村( 一大隊) |
燕嶺一小隊 |
920 |
8.0 |
8 |
農居型 |
草場村(二大隊) |
草場二小隊 |
1130 |
12.6 |
9 |
農居型 |
房嶺紅花村
(三、六大隊) |
房嶺村、紅花二隊 |
1930 |
17.0 |
10 |
農居型 |
蓮港村(四大隊) |
蓮港一小隊 |
960 |
11.5 |
11 |
農居型 |
新池村(五大隊) |
新池一村 |
820 |
8.6 |
走
馬
嶺
街 |
12 |
社區型 |
苗湖大隊 |
曾家臺 |
1740 |
18.6 |
13 |
社區型 |
東方紅大隊 |
楊家臺 |
1562 |
10.0 |
14 |
城鄉結合型 |
青鋒村 |
青鋒一隊、二隊、六合 |
3570 |
26.7 |
15 |
農居型 |
漢湖村(林果大隊) |
漢湖村 |
1300 |
11.0 |
16 |
城鄉結合型 |
沙松村 |
沙松村 |
1509 |
15.0 |
17 |
城鄉結合型 |
荷塘新村 |
走馬嶺新建大隊 |
1590 |
12.6 |
辛安渡 |
18 |
農居型 |
三角村 |
三角村(屬紅星大隊) |
1040 |
12.0 |
19 |
農居型 |
衛星東村 |
衛星東村(屬紅星大隊) |
995 |
11.4 |
20 |
農居型 |
東風大隊 |
豫遷村 |
845 |
9.0 |
21 |
農居型 |
漢宜大隊 |
陳家沖東村 |
1130 |
12.3 |
22 |
農居型 |
三汊港村 |
三汊港村(紅旗大隊) |
1430 |
16.2 |
23 |
社區型 |
荷包湖大隊 |
荷包湖自然村 |
890 |
10.3 |
24 |
社區型 |
張長湖新村 |
張長湖村、高家臺 |
1880 |
16.0 |
柏 泉 |
25 |
農居型 |
西湖村 |
西湖一隊 |
2500 |
20.0 |
26 |
城鄉結合型 |
紅星村 |
紅星大隊 |
1130 |
9.1 |
慈惠街 |
27 |
農居型 |
石榴紅(八向) |
鴉渡村 |
3670 |
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