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6 來源:中國礦業報
“一對可愛的‘竊蛋龍’和如琴瑟,相濡以沫,在一起嬉戲玩!菩钥铸埉a下蛋后坐在窩內,腿微微彎曲,其前爪叉開并伸向后方,十分專注地保護著自己的蛋。殊不知,一場災難突然降臨,把這一幕溫馨的場景定格為永恒!
8月30日,在第五個全國賞石日·書香賞石精品展上,世界首例完整竊蛋龍孵蛋標本及配套360度全息動漫設備剛一亮相,就引起巨大反響,眾多觀眾對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在短短2分多鐘的動漫演示中,大家深切感受到億萬年前竊蛋龍的真實生活,以及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所帶來的傷痛。
竊蛋龍,是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生活于白堊紀晚期(距今8000萬年前),身長1.8米~2.5米,大小如鴕鳥,長有尖爪、長尾。由此推測其運動能力很強,行動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保持身體平衡,并可飛速奔跑。蘭德國際下屬宋莊國際奇石展示中心收藏有各式各樣的化石標本,其中有一件極為奇特的標本——恐龍孵蛋。整件標本共有21枚恐龍蛋,呈逆時針螺旋型排列,化石上方臥著一只成年恐龍化石骨架。據古生物專家鑒定,這是一具竊蛋龍的骨架。這窩化石完好地保存了恐龍的胚胎蛋,蛋中能清晰看到小恐龍的骨骼,還有大恐龍的胃石。
事實上,竊蛋龍蒙受了千古之冤——它并不是在盜竊原角龍的蛋,而是在保護自己的蛋。1923年,由安德魯斯率領的美國中亞考察隊在蒙古高原額仁大巴蘇發現這枚化石時,它在一堆原角龍化石附近,而且正在一堆化石蛋上。由于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因此這只恐龍被誤認為是在偷取原角龍的蛋。美國中亞考察隊領導者奧斯朋博士給它取名為竊蛋龍,并一直沿用至今。1993年,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專家馬克教授來到蒙古高原考察,發現了完整的恐龍胚胎化石。通過研究發現,這個胚胎是竊蛋龍的。他還發現,這枚有胚胎的恐龍蛋化石與60年前發現的被竊蛋龍壓在身下的恐龍蛋化石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那些恐龍蛋不是原角龍的,而是竊蛋龍自己的。如此一來,它偷吃原角龍蛋的假設也就不成立了。
竊蛋龍,一個“竊”字讓這個物種從1923年開始背負罵名,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竊蛋龍竊蛋這一歷史冤案才被洗清。但是,按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這個詛咒的名字還是要繼續用下去的。
據了解,這個由蘭德國際旗下蘭德縱貫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最新科普作品,通過短短2分15秒的動漫,不僅展現了雄性竊蛋龍向雌性竊蛋龍求偶成功后,雌性產蛋(并有專圖演示其下蛋規律),雄性孵蛋和蛋內恐龍胚胎逐漸成長直至破殼而出的場景,還展現了在電閃雷鳴、災難來臨之際,雌雄恐龍顯示出的驚慌和舍身護子的全過程。這不但為竊蛋龍洗刷了百年冤屈,還用簡單的動漫普及了復雜的科學知識。
“該標本的發現還印證了古生物考古學家一直在猜測但又苦于未能證實的事實,那就是恐龍像鴕鳥和鴿子一樣,采用坐窩孵蛋的方式孵化后代。它使人類對恐龍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碧m德國際董事長、中國觀賞石協會古生物化石專業委員會主任陸建華說。
更難能可貴的是,對這一稀有化石標本運用全息動漫演示,“還原”了當時的場景,解決了觀眾面對億萬年前的古老化石看不懂、想象不出來的問題。用簡單生動的動漫普及復雜的科學抽象問題,新穎獨特,老少皆宜,不僅讓業內人士感到新奇,也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有利于科學知識的普及。
“恐龍骨架化石常見,恐龍蛋化石也常見,但是恐龍正在孵蛋而且多數蛋為胚胎恐龍蛋(蛋內存有小恐龍骨骼)則極為罕見。再用當代最先進的全息動漫技術來演繹,更加可貴。這作為地礦科普的一個典范,很有必要在地礦領域推廣開來!眹临Y源部副部長汪民從專業角度說明了該件標本的珍貴價值。
“這是已知的目前世界古生物化石最先進的演示設備和動漫軟件!敝袊^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陪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專程來到中國觀賞石協會古生物化石專業委員會展品前,在全程看完動漫演示后,顧秀蓮激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科普作品,要讓我們更多的青少年看到它,要放到中國科技館去展示,讓更多的人得到科學知識!
“這件恐龍孵蛋神奇標本當之無愧地獲得了本次精品展的特別金獎。同時,這套全息動漫設備也獲得本屆精品展的特邀金獎!标懡ㄈA高興地說,“與該套設備同時展出的還有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推出的騰飛恐龍傳奇成套標本和動漫演繹,這套動漫普及了由恐龍變鳥的最新科學發現。這一主題展覽已經得到美國、法國、比利時等國頂級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關注和展示邀約!
據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將在9月26日舉辦的首屆黃石地礦科普展上推出又一最新力作“最早的哺乳類動物-陸氏神獸”的化石及動漫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