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十三五”時期,是武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推進經濟總量“萬億倍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階段。為了深入實施武漢經濟、城市、民生“三個升級版”發展戰略,牢固把握“綠色、市場、民生”三維綱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加快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規和《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省規”)、《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結合省內相關行業和部門規劃,按照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2012〕第55號令)、《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函[2014]35號文)、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湖北省第三輪市、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技術指南》等要求,編制《武漢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落實全市礦產資源安全戰略、加強和改善礦產資源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全市“十三五”時期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行動綱領。涉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相銜接。
《規劃》以2015年為基準年,以2020年為目標年,展望到2025年。
《規劃》適用范圍為武漢市所轄行政區域。
第二章 礦產資源現狀與形勢
一、自然經濟社會概況
武漢,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橫距132.1千米,南北縱距約154.0千米,總面積8494.41平方千米,占湖北省面積的4.6%。截至2015年末,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常住人口1060.77萬人。武漢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部被長江、漢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塊。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武漢也被譽為“百湖之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和眾多湖泊?偹蛎娣e達2217.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
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武漢是中國中部航空樞紐,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四大洲的城市,截止2015年末,武漢市民用航線322條,其中國際37條,國內285條,空中通達國內城市和地區57個,國外通航國家和地區21個。
武漢是中國中部旅游中心城市,“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長江三峽旅游線的門戶。全市有名勝古跡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178處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黃鶴樓、東湖生態旅游區、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等3個國家5A級景區。
武漢市位于長江經濟帶中部、北京-香港與上海-重慶“十”字型區域經濟發展框架的心臟地帶,與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西部經濟區等四個主要經濟區形成“3小時經濟圈”,是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要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始終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靠前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5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10905.60億元,經濟總量躍上萬億元新能級,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3、全國城市第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4132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25.26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5.63億元,主要指標居副省級城市前列,進入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二、礦產資源特點
礦產資源以建材和冶金輔助原料等非金屬礦為主。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發現38個礦種(含亞種),包括能源礦產煤炭、地熱2種;金屬礦產金、鐵、錳、銅4種;非金屬礦產建筑石料用砂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用白云巖、建筑用砂、水泥用灰巖、制灰用灰巖、玻璃用砂巖、熔劑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冶金用石英巖、膨潤土、石膏等31種;水氣礦產礦泉水1種。列入《湖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15種,包括能源礦產煤炭、地熱2種;金屬礦產錳1種;非金屬礦產溶劑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冶金用石英巖、磷礦、石膏、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玻璃用砂巖、陶瓷土、膨潤土和水泥配料用粘土11種;水氣礦產礦泉水1種。
礦產資源分布不均,南北區域集中度較高。全市發現礦產地141處(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砂除外),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礦產地104處,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8處,小型礦床91處。礦產地主要集中在江夏區、蔡甸區、黃陂區、新洲區4個轄區。礦產資源分布形成了南、北兩個成礦集中區:南部成礦集中區以江夏、蔡甸兩地產出的建筑用砂巖、建筑石料用灰巖、水泥用石灰巖、制灰用石灰巖、玻璃用砂巖、熔劑用石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冶金用石英巖、膨潤土、石膏等礦產為主;北部成礦集中區以黃陂、新洲兩地產出的建筑用白云巖、建筑用砂、片麻巖、玄武巖、花崗巖、大理石等礦產為主。
地熱、礦泉水具有一定資源潛力。按照武漢市城市建設總體要求和部署,露天開采礦種嚴格限制開發利用總量,原開發利用礦山多數已經關閉,管控區域逐年增加,開采區域不斷縮減。礦泉水、地熱(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影響相對較弱,已發現多個礦產地和有利成礦地帶,是武漢市潛在優勢礦產。
三、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成效
《武漢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6—2015年)》實施以來,在公益性地質調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開發利用管理以及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方面取得較大進展,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國一流的園林城市的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ㄒ唬┕嫘缘刭|調查有序開展
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民生地質發展需求,公益性地質調查有序展開。完成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10幅、1:5萬城市綜合地質調查(一期)工作以及環境、化探、水工環方面公益性目調查,在生態環境治理恢復、農業地質、地災防治、土壤質量、淺層地溫能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較為顯著成果。
。ǘ┑V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取得明顯成效,開發布局更加合理
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更加科學有序,管理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礦產資源管理逐步規范,礦業開發秩序有效扭轉。全市礦山數量大幅度減少,由2005年的272家減少到2015年的8家,固體礦石開采總量由2144.3萬噸減少到364.88萬噸。除江夏區以外,全市固體礦產均已關閉。
。ㄈ┑V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工作得到加強
截止2015年,武漢市108家磚瓦用粘土廢棄礦山基本完成治理恢復,主要復墾利用為農田、城鄉建設用地、工業用地等;開展了鍋頂山、烏龍泉礦山、硃山采石場等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實際治理面積1.843平方千米,使用資金2950萬元;在蔡甸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江夏區實施完成了一期、二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任務,治理面積為10.53平方千米。
四、礦產勘查與開發利用現狀
。ㄒ唬┑刭|礦產調查評價和礦產資源勘查現狀
武漢市地表地質工作程度較高。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已基本完成了區內地質礦產調查工作,發現了一批非金屬建材礦礦產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受國家勘查資金投入減少的制約以及國家關于加強山體、林地、濕地生態資源保護的背景下,區內特別是北部花崗巖、金、銅、鐵等勘查工作停滯不前。上世紀90年代,開展了新一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主要勘查礦種為北部的金、錳、地熱,中部的地熱、礦泉水,南部的石膏、膨潤土,新增了地熱、礦泉水等礦產地多處。2000年以后,武漢市勘查投入有限,沒有新發現礦產地。
到目前為止,武漢市主要完成了以下相關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
1、完成了全境1:50萬比例尺的區域重力測量、區域環境地質調查,1:20萬的區域地質調查與礦產普查、區域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調查,1:10萬礦產資源調查與初步評價;完成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面積6949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88%,F已基本查明了全市的地質構造特征及礦產資源的時空分布規律,為全市礦產資源的進一步調查評價與勘查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2、基本查明全市礦產資源狀況,但多數礦產地勘查程度為預查,全市礦產總體勘查程度不高。共查明礦產地104處,其中17%達到勘探工作程度,7%達到詳查工作程度,4%為普查工作程度,72%為預查工作程度。
3、通過省內三次成礦遠景區劃,武漢市共劃分出2個Ⅱ級成礦區(帶)、2個Ⅲ級成礦區(帶)、1個Ⅳ級成礦區、2個Ⅴ級成礦遠景區。
。ǘ┑V業權設置現狀
截至2015年,全市有省級發證探礦權3個,分別為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介子山莊地熱勘查、武漢市江夏區五里墩硬石膏-石膏礦1線-3線西216米礦段詳查、武漢市江夏區港潮山-石山金銀多金屬礦普查,均位于江夏區。
現有采礦權8個,其中省級發證采礦權5個,分別為武漢市玉屏山飲用水天然礦泉水、東啤智慧泉嚴家渡地下礦泉水、武漢鋼鐵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烏龍泉礦、武漢市江夏區盛和源石膏礦、武漢江夏區龍源石膏有限公司龍源石膏。市級發證采礦權3個分別為武漢鑫凌建材有限公司鴿子山采石場、武漢亞鑫水泥有限公司林山礦以及武漢市宏華膨潤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其中2個礦泉水采礦權位于東西湖區,其他6個采礦權均位于江夏區。
五、礦產資源面臨形勢與要求
。ㄒ唬┙ㄔO生態宜居城市,要求礦產勘查開發轉型
武漢城市定位國家中心城市、生態宜居城市,在此背景下,一是全市嚴格限制固體礦產勘查開發,不再新增非金屬礦產采礦權,現有固體礦產礦山逐步退出。二是適度開展礦泉水、地熱勘查開發利用。
。ǘ﹫猿志G色發展,要求加強綠色礦山建設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
堅持綠色發展,一是通過實施土地復墾、山體復綠、綜合開發等手段,加快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二是參照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現有及新建礦山開展綠色礦山建設。
。ㄈ﹫猿挚萍紕撔,要求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研究
全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有關立法和規劃制定相對滯后、現狀利用基本情況不清、管理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根據中國城鎮化進程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發展趨勢,要求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提高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和保護地下空間資源。
。ㄋ模﹫猿挚沙掷m發展,要求構建礦產資源穩定的供給渠道
武漢市目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很大并不斷增加,但本地所產的礦產資源種類單一,資源總體潛力也較為有限,礦產品供需缺口是客觀的和必然的。區內自給資源保證程度越來越低,武漢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部礦產資源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必須建立起穩定的外部資源供應渠道與體系。
六、礦產資源供需形勢、保證程度與資源潛力分析
全市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和建材用非金屬礦產等,幾乎完全依賴外供。僅熔劑用灰巖和礦泉水能自給自足,滿足需求。部分主要礦種包括水泥用灰巖、石膏、膨潤土等自給率低,不能滿足需求,資源保證程度低。因城市建設需要,未來對部分礦產資源的需求將不斷增長。
地熱:武漢市目前還沒有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加快黃陂區、蔡甸區以及江夏區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力度。經實地勘查與成礦地質背景研究,黃陂區源泉村、蔡甸區索河街-中灣、蔡甸區中法生態城、江夏區三門湖及江夏區介子莊等區域內地熱資源潛力較大,找礦前景較好。
熔劑用灰巖:位于江夏區鄭家店-烏龍泉一帶,為寶武鋼熔劑用灰巖開采基地,保有資源儲量為7082.5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270萬噸/年,全部作為冶金輔料供給寶武鋼使用,資源保證程度較高。
石膏:主要位于江夏區舒安五里墩,保有資源儲量7046.7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20萬噸/年,預測石膏年消耗量為40萬噸,資源保證程度較低。
水泥用灰巖: 主要位于江夏區林山,保有資源儲量為1243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60萬噸/年,預測水泥用灰巖年消耗量為1300萬噸,資源保證程度較低。
膨潤土:主要分布在江夏區湖泗地區,保有資源儲量為2582.7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4萬噸/年,預測的膨潤土消耗量為25萬噸,資源保證程度較低。
礦泉水:武漢市礦泉水資源豐富,主要位于東西湖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允許開采量為261立方米/日,資源潛力較大,資源保證程度較高。
第三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為主線,限制開采固體礦產,適度勘查開發地熱、礦泉水等潛力資源,加強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推進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國際知名宜居城市、全國一流的園林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ㄒ唬﹫猿稚鷳B建設和地質環境保護優先
促進生態建設和加強地質環境保護,繼續減少礦山總數,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保護地質環境,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奠定基礎。
。ǘ﹫猿謨灮季,促進協調發展
推動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資源環境保護、城鎮體系建設相協調,實行礦種、區域差別化管理,統籌安排礦產勘查開發布局與時序,形成協調有序的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新格局。
。ㄈ﹫猿纸y籌兼顧、全面安排、突出重點
加快傳統地質礦產工作向大地質、大資源、大環境轉型,統籌安排基礎性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城市綜合地質調查、旅游地質調查、城市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地質環境監測與地質災害防治等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突出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地熱、礦泉水資源勘查等工作重點。
。ㄋ模﹫猿侄嘁幦诤
增強地質資料共享服務水平,推進國土規劃“一張圖”,與城鎮建設、交通發展、土地利用、山體保護、園林與林業發展等相關規劃相互銜接,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堅持“多規融合”。
三、規劃目標
。ㄒ唬┛傮w目標
建設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以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恢復及礦區土地復墾為主要目標,通過有效治理,使礦山廢棄地變成耕地、林地和建設用地;適度勘查開發利用地熱、礦泉水等潛力資源,嚴格控制礦山總數,全面提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ǘ┮巹澠谀繕耍2020年)
礦山總數得到進一步控制。落實省規礦山總數分解目標,武漢市采礦權總數規劃期內控制在8個以內。
綠色礦山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礦山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武漢市東西湖區玉屏山礦泉水、武漢市東西湖區智慧泉礦泉水、武漢江夏區林山水泥用石灰巖礦礦山達到省級綠色礦山標準,武漢市宏華膨潤土礦山達到市縣級綠色礦山標準,建成市縣級綠色礦山體系。
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實施黃陂區石門-喻家山廢棄采石場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蔡甸區侏儒街辦灰巖、砂巖礦礦山復綠工程、蔡甸區奓山-永安-大集砂巖、灰巖礦礦山復綠工程、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江夏區金口、鄭店、大橋采石廠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江夏區烏龍泉采石廠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6個省規設置的重大工程,完成《規劃》對應設置的21個治理恢復項目以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范工程等,治理恢復面積不得小于14.505平方千米。
地質綜合服務領域得到拓展。區域地物化遙等基礎地質工作程度進一步提高,完成1:5萬土地堂、山坡幅區調;地質工作服務向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生態旅游、生態保護等領域不斷拓展,完成一批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地質環境、旅游地質、地災防治調查項目。
礦產資源管理與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礦產資源產權制度更加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更加完善,礦業權市場交易和中介服務更加規范,礦業資本市場、礦業權交易市場等現代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礦業權審批改革不斷深化,以礦業權人信用約束為核心的監管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建成全方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立體監管網絡。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地質資料共享服務水平明顯增強。
。ㄈ┱雇谀繕耍2025年)
礦產開發利用布局與結構繼續優化,資源保護更加有效,礦山地質環境全面改善,礦業實現全面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形成開發有序、高效利用、環境優良、礦地和諧的現代礦業新格局,促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固體礦產礦山總數進一步減少。石膏礦、水泥用灰巖、膨潤土礦礦山將于展望期內逐步關閉,礦產開發利用布局與結構繼續優化。
全面完成廢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作。發揮治理恢復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完成展望期內設置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全市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武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第四章 勘查開發總體布局
落實武漢市“1個主城+3個副城+3個新城組群”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明確勘查開發布局、勘查開發利用方向與重點,劃定重點調查評價區、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加強政策支持。
一、生態保護紅線區的界定與管控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包圍的區域為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劃分為一類管控區和二類管控區。一類管控區主要包含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生態公益林、森林(濕地)公園、重點旅游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重要城鎮及鐵路、公路、跨江跨河橋梁、輸油(氣)管道、輸電線路等交通基礎設施不允許及不適宜開采的區域;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的影響的區域。沒有納入一類管控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為二類管控區。一類管控區內,按照各類區域要求,除必要的科學實驗、教學研究以及現有法律法規允許的民生工程外,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二類管控區內,應根據主導生態功能維護需求,制定禁止性和限制性開發建設活動清單。生態保護紅線區內的重點保護區域名錄已經確定,但生態保護紅線的勘界落地工作尚未完成,待該工作完成后,在涉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審批中要根據生態紅線的劃定嚴格把關。
武漢作為超大城市,人口密集,為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應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的相關規定,適度開發利用有利于城市經濟發展并且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礦產資源。
二、勘查開發布局
根據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勘查開發現狀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結合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武漢市以城市綜合地質調查為主,服務于大都市建設;礦產勘查開發以地熱、礦泉水為主;市區北部與中部禁止開發利用固體礦產資源,市區南部的現有礦山如熔劑用灰巖烏龍泉礦、小鴿子山建筑用灰巖、五里墩石膏礦、湖泗鎮膨潤土礦等實行減量化管控。
三、重點工作布局
為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重點任務,劃定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礦山地質環境復綠重點區以及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
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的基礎上,所劃定的可能或嚴重危害到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區域。重點落實省級治理區6個,包括“武漢市黃陂區石門-喻家山廢棄采石場礦區重點治理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廢棄采石場礦區重點治理區;蔡甸區侏儒山街辦灰巖、砂巖礦礦山復綠重點區;蔡甸區奓山-永安-大集砂巖、灰巖礦礦山復綠重點區;江夏區金口、鄭店、大橋采石廠礦區一般治理區;江夏區烏龍泉采石廠礦區一般治理區”。同時,根據武漢市礦山地質環境現狀,新增4個市級一般治理區“新洲區舊街片麻巖廢棄采石場一般治理區;蔡甸區索河官橋建筑用砂巖廢棄采石場一般治理區;蔡甸區軍山街砂巖、石英砂巖廢棄采石場一般治理區;江夏區舒安石膏礦一般治理區”,設置29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重點項目。
第五章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一、礦產資源勘查方向
重點勘查地熱、金礦等礦產,限制勘查石膏、水泥用灰巖等開發利用對環境有較大影響或產能過剩的礦種。
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布局
。ㄒ唬┗A性、公益性地質調查
基礎性地質調查方面,落實省規“1:5萬土地堂、山坡幅區調”項目。
區域重力調查方面,落實省規“大冶金;鹕綆r盆地1:5萬重磁調查”項目(涉及武漢市轄區部分)。
礦產遠景調查方面,落實省規“湖北1:5萬河口鎮、長軒嶺礦產地質調查”項目。
固體調查評價方面,落實省規“黃陂姚集地區錳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
城市綜合地質調查方面,落實省規“1:2.5萬武漢市城區資源環境精細三維綜合地質調查與承載力評價”項目。
旅游地質調查方面,新增“武漢市地質遺跡調查”項目,旨在查明地質遺跡類型、分布等基本特征與保護現狀,為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方面,落實省規“武漢市巖溶塌陷調查”、“1:5萬湖北江夏地區巖溶塌陷環境地質調查”、“武漢都市圈東南部沿江產業帶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江漢平原水土污染調查與評價”(涉及武漢市轄區部分)。
。ǘ┛辈橐巹澐謪^
根據產業政策、資源特點和環保要求等,進行勘查規劃分區,指導探礦權合理設置,主要劃定了重點勘查區。
重點勘查區。根據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在成礦地質條件有利和找礦前景良好的地區,劃定的重點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的區域。劃定重點勘查區6處,分別為武漢市黃陂區源泉村地熱重點勘查區、武漢市蔡甸區索河-張灣地熱重點勘查區、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城地熱重點勘查區、武漢市江夏區三門湖地熱重點勘查區、武漢市江夏區介子山莊地熱重點勘查區、武漢市江夏區港潮山-石山金銀多金屬礦重點勘查區,總面積93.72平方千米。在重點勘查區內,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勘查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備的應用力度,推動勘查技術創新,力爭實現找礦重大突破。
三、探礦權設置區劃
。ㄒ唬┛辈橐巹潊^塊
按照科學布局、優化結構和規模開發的要求,根據區域內勘查現狀資料,結合成礦地質背景與以往的實際勘查工作效果,劃分出指導探礦權設置的規劃區塊。
全市共劃定勘查規劃區塊6個。包括空白區新設勘查規劃區塊4個、已設探礦權保留勘查規劃區塊2個。
武漢市黃陂區源泉村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N001):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源泉村,區塊設置類型為空白區新設,勘查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10.5平方千米,現有勘查程度為預可行性勘查,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熱儲層為下元古界白云石大理巖,導水構造為田家山—源泉村一組近乎平行的出露寬窄不一的斷層,在斷層破碎帶中巖溶較發育,可以劃為地熱潛力區。
武漢市蔡甸區索河-張灣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N002):位于武漢市蔡甸區索河鎮,區塊設置類型為空白區新設,勘查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29.43平方千米,現有勘查程度為預可行性勘查,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在潛力區西8千米附近漢川馬口鎮鉆孔,鉆探至2000米揭露地熱流體,涌水量1500m3/d,孔口水溫為50℃。潛力區地層與馬口地熱點附近相似,地下水導水方式受斷裂控制且與漢川馬口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聯系,可以劃為地熱潛力區。
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城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N003):位于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城,區塊設置類型為空白區新設,勘查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9.62平方千米,現有勘查程度為預可行性勘查,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中法生態城位于武漢市西部,區內存在一條北東向斷裂,武漢水文隊在生態城附近做過淺層測溫,發現有地溫異常,所測地溫梯度為4℃/100m,可以作為下一步潛力勘查區。
武漢市江夏區三門湖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N004):位于武漢市江夏區三門湖地區,區塊設置類型為空白區新設,勘查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20.56平方千米,現有勘查程度為預可行性勘查,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地熱潛力區熱儲主要為石炭系-二疊系下統巖層,熱儲蓋層為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以及二疊系炭質頁巖以上的基巖,導熱構造為北東向斷裂,碳酸鹽巖裂隙巖溶為區內地下熱水的導水通道,可以劃為地熱潛力區。
武漢市江夏區介子山莊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Y001):位于武漢市江夏區介子山莊,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探礦權保留,勘查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4.49平方千米。
武漢市江夏區港潮山-石山金銀多金屬礦普查重點勘查規劃區塊(KQY002):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港潮山附近,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探礦權保留,勘查主礦種為金礦,區塊面積為19.12平方千米。
已明確劃定的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一個區塊內只設置一個探礦權。
。ǘ┨降V權設置
1、已設探礦權保留
已設探礦權保留2個。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介子山莊地熱勘查(YT1):探礦權許可證號為T42120110801044812,探礦權人為武漢巴登城投資有限公司,勘查主礦種為地熱,探礦權面積為4.49平方千米。該探礦權發證有效起止日期為2012年9月5日至2013年8月22日,現階段勘查程度為調查評價,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
武漢市江夏區港潮山-石山金銀多金屬礦普查(YT2):探礦權許可證號為T42120120302045734,探礦權人為湖北省第四地質大隊,勘查主要礦種金礦,探礦權面積為19.12平方千米。該探礦權發證有效起止日期為2013年3月2日至2014年3月1日,F階段勘查程度為調查評價,擬設勘查程度為普查。
2、新設探礦權及投放時序安排
規劃期內擬新設探礦權4個。
武漢市黃陂區源泉村地熱普查(KQN001):對應武漢市黃陂區源泉村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目標期內投放。
武漢市蔡甸區索河-張灣地熱普查(KQN002):對應武漢市蔡甸區索河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目標期內投放。
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城地熱普查(KQN003):對應武漢市蔡甸區中法生態城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目標期內投放。
武漢市江夏區三門湖地熱普查(KQN004):對應武漢市江夏區三門湖地熱重點勘查規劃區塊,目標期內投放。
3、已設探礦權退出
已設探礦權退出1個。
武漢市江夏區五里墩硬石膏-石膏礦1線-3線西216米礦段詳查(YT2): 探礦權許可證號為T42120090203024649,探礦權人為湖北省第四地質大隊,勘查主礦種為石膏,探礦權面積為0.2平方千米。該探礦權發證有效起止日期為2014年9月18日至2016年9月18日。石膏是限制勘查礦種,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退出。
。ㄈ┑V產資源勘查管理
嚴格勘查準入條件。探礦權申請人應是企業法人或事業法人,應當具備與申請勘查礦種及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實力,注冊資本和銀行提供的資金證明不得低于相關要求。探礦權申請人提交勘查登記申請之日前兩年內,沒有因違法被吊銷勘查許可證。對嚴重失信的探礦權申請人,依法實行勘查市場禁入制度。所有探礦權內項目實施及提交勘查報告都要地質勘查資質。新設探礦權勘查程度不得低于原有勘查程度,不得與其它已設置礦業權交叉重疊,申請勘查區域與相鄰礦業權區域間應保持合理間距。新設探礦權的勘查礦種和勘查范圍必須符合規劃要求,應做到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必須達到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要求。
積極推行綠色勘查。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做好礦產勘查過程中的環保工作,主動調整勘查工作部署,實施綠色勘查?辈閷嵤﹩挝粦敺e極探索綠色勘查手段,大力發展和推廣航空物探、遙感等新技術和新方法,適度調整或替代對地表影響較大的槽探等勘查手段,減少地質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把綠色勘查和環保貫穿于礦產勘查項目立項、設計、實施和驗收全過程、各環節,在勘查設計中增設環保章節,在定額標準中增加環保經費,探索建立勘查與環保的“三同時”(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制度?辈轫椖繂挝慌c施工單位要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明確環保職責和措施,以合同約束施工單位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章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向
限制開采地熱、礦泉水、熔劑用石灰巖、石膏、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及各類砂礦等礦產。限制開采礦種應嚴格控制采礦權總數。
禁止開采可耕地的磚瓦用粘土等礦產,禁止將優質石灰巖、白云巖等作為普通碎石建筑材料開采。
嚴格砂石粘土礦開采布局管控,避免濫采亂挖破壞環境。
二、礦產資源總量調控
武漢市涉及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的礦種包括石膏、水泥用石灰巖2種。
石膏:現有采礦權2個,到2020年,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個以內,開采總量控制在20萬噸以內。
水泥用石灰巖:現有采礦權1個,到2020年,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個以內,開采總量控制在60萬噸以內。
三、開采規劃分區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品需求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進行開采規劃分區,優化礦產開發布局,指導采礦權合理設置。開采規劃區包括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兩類。
限制開采區。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或國家特殊需要等,受經濟、技術、安全、環境等因素制約,對礦產開發利用活動實行一定限制的區域。
具體共劃定6個限制開采區:
現有礦泉水礦井周邊廠房較多,人員密集,過度開采可能導致地面沉降。劃定2個限制開采區,武漢市東西湖區玉屏山飲用水天然礦泉水限制開采區、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啤智慧泉嚴家渡地下礦泉水限制開采區。
全市限制開采固體礦產,劃定4個固體礦產限制開采區,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熔劑用灰巖礦限制開采區、武漢市江夏區林山水泥用灰巖礦限制開采區、武漢江夏區龍源石膏礦限制開采區(省規劃定)、武漢市江夏區宏華膨潤土礦限制開采區。
限制開采區面積共9.61平方千米。在限制開采區內,嚴格控制采礦權投放數量。
禁止開采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劃,禁止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區的一類管控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生態公益林、森林(濕地)公園、重點旅游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重要城鎮及鐵路、公路、跨江跨河橋梁、輸油(氣)管道、輸電線路等交通基礎設施不允許及不適宜開采的區域;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的影響的區域。劃定禁止開采區10個,包括沉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禁止開采區、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禁止開采區、上涉湖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禁止開采區等,面積585.35平方千米。
在禁止開采區內,禁止礦產開采活動,已設采礦權依法有序退出。在不影響禁止開采規劃區主體功能,并征得相關管理部門同意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地熱、礦泉水等礦產的勘查開發利用活動。
四、采礦權設置區劃
。ㄒ唬╅_采規劃區塊
高風險和低風險礦產達到詳查以上(含詳查)勘查程度的礦區原則上應劃定開采規劃區塊,其中地熱、礦泉水等礦產的勘查程度要求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全市共劃定開采規劃區塊6個,設置類型均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規劃區塊。
武漢市東西湖區玉屏山飲用水天然礦泉水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1):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礦泉水,區塊面積為0.77平方千米。
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啤智慧泉嚴家渡地下礦泉水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2):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礦泉水,區塊面積為0.76平方千米。
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熔劑用灰巖礦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3):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熔劑用灰巖,區塊面積為5.38平方千米。
武漢市江夏區林山水泥用灰巖礦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4):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水泥用灰巖,區塊面積為0.185平方千米。
武漢江夏區龍源石膏有限公司龍源石膏礦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5):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石膏,區塊面積為0.54平方千米。
武漢市江夏區宏華膨潤土礦限制開采規劃區塊(CQY006):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區塊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開采主礦種為膨潤土,區塊面積為0.17平方千米。
。ǘ┎傻V權設置
1、已設采礦權保留
已設采礦權保留6個。
武漢市玉屏山飲用水天然礦泉水(YC1):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0002009058120032797,采礦權人為武漢奧漢飲品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5年3月26日到2018年3月26日,主要開采礦種為礦泉水,允許開采量為21.00立方米/日,設計生產能力為10萬立方米/年,為中型礦山。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
東啤智慧泉嚴家渡地下礦泉水(YC2):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0002010128120103093,采礦權人為武漢智慧泉飲品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5年9月21日到2020年9月21日,主要開采礦種為礦泉水,允許開采量為240立方米/日,設計生產能力為5萬立方米/年,為中型礦山。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展望期退出。
武漢鋼鐵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烏龍泉礦(YC4):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0002013026120128751,采礦權人為武漢鋼鐵集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5年10月27日到2020年4月26日,主要開采礦種為熔劑用灰巖,保有資源儲量7082.5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270萬噸/年,為大型礦山。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
武漢亞鑫水泥有限公司林山礦(YC5):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1002010087130072283,采礦權人為武漢亞鑫水泥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0年8月10日到2018年8月20日,主要開采礦種為水泥用石灰巖,保有資源儲量1243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60萬噸/年,為中型礦山。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展望期退出。
武漢江夏區龍源石膏有限公司龍源石膏礦(YC6):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0002010027110056284,采礦權人為武漢江夏區龍源石膏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5年4月1日到2021年4月1日,主要開采礦種為石膏,保有資源儲量3110.6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20萬噸/年,為中型礦山。礦山緊鄰武漢市戰備水源地梁子湖的核心區,對生態環境、道路設施和居民生活影響較大,且存在安全隱患。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展望期退出(若條件允許,目標期內退出)。
武漢市宏華膨潤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YC8):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1002009047120022939,采礦權人為武漢市宏華膨潤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2年5月20日到2016年3月31日,主要開采礦種為膨潤土,保有資源儲量2582.7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4萬噸/年,為小型礦山。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保留,展望期退出。
2、已設采礦權退出
規劃期內采礦權退出2個。
武漢市江夏區小鴿子山建筑石料用灰巖礦(YC3): 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1152009047120020599,采礦權人為武漢鑫凌建材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6年4月20日到2016年12月21日,主要開采礦種為建筑石料用灰巖,保有資源儲量989.4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60萬噸/年,為大型礦山。因露天開采對于環境影響較大,該采礦權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退出。
武漢市江夏區盛和源石膏礦(YC6):采礦權許可證號為C4200002010127110103092,采礦權人為武漢盛和源礦產有限公司,采礦權有效起止日期為2013年7月8日到2018年7月8日,主要開采礦種為石膏,保有資源儲量3936.1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為20萬噸/年,為中型礦山。礦山緊鄰武漢市戰備水源地梁子湖的核心區,對生態環境、道路設施和居民生活影響較大,且存在安全隱患。該采礦權處置方式為目標期內退出。
。ㄈ┑V產資源開發管理
規范開采準入條件。采礦權申請人應是企業法人,有相應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設備,并具備與申請開采礦種及規模相適應的資金實力,注冊資本和銀行提供的資金證明不得低于相關要求。采礦權申請人提交開采登記申請之日前兩年內,沒有因違法被吊銷采礦許可證。采礦權申請人應按規定提供地質儲量報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礦山安全生產預評估報告等技術材料以及合法的礦山用地手續。新設采礦權不得與其它已設置礦業權交叉重疊,申請開采區域與相鄰礦業權區域間應保持合理間距。新設采礦權的開采礦種和開采范圍必須符合規劃要求,應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采、綜合利用,必須達到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要求。礦山建設規模和服務年限應達到規劃確定的最小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要求,開采規模必須與礦產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不得將大中型儲量規模的礦產地分割出讓。探礦權轉采礦權勘查程度原則上最低應達到詳查以上。采礦權申請涉及到范圍暫無法準確界定的生態紅線保護區一類管控區,必須經相關主管部門審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原則上不新設采礦權,確需設置的,必須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嚴格開采準入管理。實行礦產開發利用社會經濟效益、生態保護、安全生產等績效綜合評估制度,不得新建綜合績效差的礦產開發項目。申請國家和省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的礦種,不得突破國家和省下達的年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限制、淘汰技術目錄》,強化技術政策引導。采礦權申請涉及到范圍暫無法準確界定的生態紅線保護區一類管控區,必須經相關主管部門審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原則上不新設采礦權,確需設置的,必須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資源接近枯竭,列入政府整頓關閉名單的,要按照要求予以關閉;位于禁止開采區內的,按照相關政策有序退出。
五、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發展
。ㄒ唬┑V業轉型升級
促進資源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資源開發綜合效益。
加強石化行業技術改造,大力推進高效、節能、環保新工藝、新技術應用,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石油加工產業規模。
推動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引導主動壓減過剩產能,開展有利于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提高質量為主要內容的升級改造。加快鋼材深加工,延伸下游鋼材加工產業鏈,打造汽車、裝備、橋梁、船舶、鋼構、高鐵、家電等七大相關產業鏈。支持企業差異化開發鋼材新品種,鼓勵開發國內短缺的關鍵鋼材品種,加強高端鋼材品種研發,推進高端需求領域擴大應用和升級,探索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柔性化產品定制新模式和鋼結構建筑推廣應用。
。ǘ┑V山最低開采規模及最低服務年限
武漢市現有開采礦山,除烏龍泉熔劑用灰巖礦是大型礦山外,其他均為小型。根據省規最低開采規模要求,熔劑用灰巖大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為70萬噸/年,石膏小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為5萬噸/年,水泥用石灰巖小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為30萬噸/年,膨潤土小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為2.5萬噸/年。
新建礦山應達到最低開采規模及最低服務年限,大型礦山不低于20年,中型礦山不低于10年,小型礦山不低于5年。
。ㄈ┑V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開展尾礦、廢石綜合利用途徑及礦山廢棄物綜合調查、回收利用、 無害化處置、生態修復等技術研究。建議引進機制砂生產線技術,充分利用尾礦、礦區廢棄物生產機制砂,將礦區的石粉石屑‘吃干榨凈’,提高資源利用率,以達到砂石料生產零排放。
。ㄋ模┚G色礦山建設
按照政府組織、部門協作、企業主體、公眾參與、共同推進的原則,發揮各區政府積極性,全面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礦山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相關優惠政策,在用地、用礦等方面對綠色礦山建設予以傾斜,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予以支持。改革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盤活資金使用。將建設綠色礦山的要求貫穿于礦山規劃、設計、建設、運營、閉坑全過程。逐步形成有利于綠色礦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第七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
一、礦山地質環境與保護現狀
。ㄒ唬┑V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現狀
現有生產礦山8家,主要開采熔劑用灰巖、石膏、水泥用石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膨潤土和礦泉水。2家石膏礦為地下開采、2家礦泉水廠為井抽采,其它4家均為露天開采。
截止2015年,武漢市廢棄礦山總數152家(不包括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砂),開采方式主要為露天開采。
由露天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不穩定斜坡)和崩塌(危巖體)兩種,截止2015年底武漢市由礦山引發的地質災害27處,滑坡(不穩定斜坡)21處,有崩塌(危巖體)6處。地質災害發育規模以小型為主,有24處,中型規模3處。按照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大小可劃分為:小型24處,中型2處,大型1處;直接經濟損失118 萬元。
為了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加大治理恢復力度,突出治理效果,武漢市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治理措施,包括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武漢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7-2020 年)》、《武漢市“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武漢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4~2015年)》、《武漢市山體保護辦法》等。
2012年,武漢市礦山“礦山復綠”行動基本查明武漢市13個管轄區“三區兩線”區位內礦山基本情況,納入“礦山復綠”行動礦山100家,復綠總面積20.29平方千米,總投資101452萬元。
全市廢棄礦山已治理67家,部分治理10家,未治理75家,未治理以及部分治理廢棄礦山占用破壞土地面積共13.014平方千米。
。ǘ┑V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分區
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分區是指根據采礦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兼顧礦區地質環境背景劃分的區域,旨在突出礦山地質環境地質問題現狀。
評估參考指標主要包括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及危害,“三廢”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占用破壞土地的面積和類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難易程度,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開采方式,礦山企業規模與經濟形式,地形地貌、水文氣象、植被、區位條件等。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分為三級,即嚴重區、較嚴重區和一般區。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劃定4個,主要分布于蔡甸區、黃陂區、沌口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地灰巖礦、砂巖礦、白云巖礦礦山,礦山主要環境問題為:地貌景觀破壞、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嚴重區劃定5個,主要分布于蔡甸區、江夏區、新洲區等地砂巖礦、灰巖礦、白云巖礦礦山。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為以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為主,零星分布有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一般區主要為礦山零星分布,環境影響較小的區域。
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
。ㄒ唬┛傮w目標
健全完善武漢市礦山地質環境監管制度,構建“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長效機制;生產礦山實行邊開采、邊保護、邊治理,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廢棄礦山治理恢復示范區發揮帶動作用,到2020年,目標期內設置的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完成,黃陂區、蔡甸區、江夏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得到改善。
。ǘ┑V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
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是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程度,以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嚴重的大中型老礦區為重點,落實省規的2處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恢復區域,總面積61.66平方千米。到2020年,為加快解決歷史遺留礦山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5個,治理面積3.575平方千米。
礦山地質環境復綠重點區是以重要生態區和居民生活區的廢棄礦山為重點,積極推進重要自然保護區、景觀區、居民集中生活區的周邊和重要交通干線、河流湖泊直觀可視范圍(“三區兩線”)礦山復綠行動,修復交通沿線敏感礦山山體,對植被破壞嚴重、巖坑裸露的礦山加大復綠力度。落實省規的礦山復綠重點區域2處,總面積42.46平方千米。到2020年,區內部署礦山復綠項目8個加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范工程,礦山復綠總面積6.608平方千米。
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是指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的區域。武漢市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共劃定6個。其中落實省規的一般治理區2處,總面積102.41平方千米,到2020年,區內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8個加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范工程三期,治理面積4.322平方千米。新增市級一般治理區4處,總面積38.69平方千米,2021-2025年,區內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8個,治理面積1.307平方千米。
三、礦區土地復墾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要與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整治、低丘緩坡土地綜合利用等相結合,整治后的礦山(區)做到“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實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綜合效益,全力推進生態國土建設。
第八章 重大工程
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工程
基礎性地質調查:為了提高重點成礦區的工作程度,在“四帶一區”內成礦地質條件有利、近年找礦有新進展、工作程度較低的重點成礦區部署區域地物化遙調查項目。落實省規“1:5萬土地堂、山坡幅區調”重大工程。
二、民生地質服務拓展與深化工程
為了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在全市展開城市綜合地質調查項目。落實省規“1:2.5萬武漢市城區資源環境精細三維綜合地質調查與承載力評價”重大工程。
三、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程
為了加快歷史遺留礦山的治理恢復進程,目標期內主要細化落實省規設置的6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工程,對應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21個,治理面積9.37平方千米。
武漢市黃陂區石門-喻家山廢棄采石場礦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設置2個項目,包括黃陂區石門竹園山、喻家山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治理面積0.98平方千米。
蔡甸區侏儒街辦灰巖、砂巖礦礦山復綠工程:設置7個項目,包括蔡甸區侏儒山街橫山、中劉、軍山、土繭山、士龍、東山、黃金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復綠面積2.378平方千米。
蔡甸區奓山-永安-大集砂巖、灰巖礦礦山復綠工程:設置1個項目,蔡甸區大集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加上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范工程,復綠面積4.23平方千米。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設置3個項目,包括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花山、頂冠峰、長嶺山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治理面積為2.595平方千米。
江夏區金口、鄭店、大橋采石廠礦區綜合治理工程:設置1個項目,江夏區黑溝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加上范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示范工程,治理面積1.88平方千米。
江夏區烏龍泉采石廠礦區綜合治理工程:設置7個項目,包括江夏區黑山、女淋山、黃枝山、大洪山、西家湖、將軍山、靈山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項目,治理面積2.442平方千米。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說明
一、環境影響評價依據、主要任務及目標
。ㄒ唬┮巹澀h境影響評價依據
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依據《省國土資源廳轉發關于做好礦產資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鄂土資函[2016]74號),《關于做好礦產資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發[2015]158號)等要求,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導總綱(HJ130-2014)》和有關技術規范,編制《武漢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篇章,對規劃實施可能造成的不利環境影響進行預測,以協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ǘ┮巹澀h境影響評價主要任務
圍繞武漢市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評價規劃部署與區域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生態保護的協調性;預測規劃實施和資源開發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評價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項目安排的合理性,以及開采規劃準入條件的有效性;提出減緩和避免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
。ㄈ┮巹澀h境保護目標
1、不因規劃實施導致規劃區及周邊各環境要素的環境質量明顯下降。
2、規劃區內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應在地表水、地下水、大氣容量的可承受范圍內,并保證污染物總量達標。
3、規劃區內生態環境不遭受明顯破壞,一類、二類生態紅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生態公益林、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區)、文物古跡、基本農田保護區、居民區、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和治理區等環境敏感區的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部分地區得到恢復和改善。
4、地質災害得到有效預防。
5、礦產資源開發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協調,能滿足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要求。
二、環境現狀評價
。ㄒ唬﹨^域環境質量現狀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有所好轉。2015年武漢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92天,較2014年增加10天。
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河流、湖泊整體水質有所好轉;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為100%。
區域和道路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5年武漢市道路交通噪聲為“較好”水平,區域噪聲為“一般”水平,與歷年相比基本保持穩定。
。ǘ┪廴疚锱欧偶疤幚憩F狀
2015年,全市工業廢氣排放總量6011.05億標立方米,較2014年增加2.35%;煙(粉)塵排放總量2.68萬噸,較上年下降2.55%;重點污染源企業共安裝工業廢氣處理設施1616臺(套)。廢水排放量9.24億噸。重點污染源企業共安裝工業廢水處理設施351臺(套),年處理工業廢水10.66億噸;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26座,年處理污水約7.91億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334.23萬噸,綜合利用量1324.05萬噸,處置量49.23萬噸,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利用率97.96%。
。ㄈ┑刭|災害類型及現狀
武漢市由礦山開發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包括滑坡(不穩定斜坡)和崩塌(危巖體)兩種,截止2015年底武漢市由礦山引發的地質災害27處,滑坡(不穩定斜坡)21處,有崩塌(危巖體)6處。地質災害發育規模以小型為主,有24處,中型規模3處。按照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大小可劃分為:小型24處,中型2處,大型1處;直接經濟損失238萬元,死亡人數22人。
。ㄋ模┲萍s規劃實施的資源與環境因素
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會帶來土地占用、地表剝離等生態環境影響,可能誘發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同時排放的廢棄物通過地表和地下徑流以及大氣擴散的方式,對礦區周圍環境造成影響。本《規劃》實施應貫徹“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實現礦業經濟、生態環境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制約《規劃》實施的資源與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保護壓力大
武漢市轄區范圍內生態敏感保護目標多,全市范圍內分布多個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古跡、飲用水源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其它生態敏感性高的重要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面臨較高的生態保護壓力!兑巹潯沸枳龊铆h境敏感重疊區內的礦區關閉、新建礦區審批工作,做到合理整治、合理布局,將環境影響降到最低。
。2)生態恢復治理任務較大
由于前期礦山的開采,破壞了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城市景觀,與生態宜居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較不協調。目前武漢市絕大多數礦山都已關停,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復綠復墾任務較大。
三、環境影響分析
。ㄒ唬┮巹潊f調性分析
1、規劃相符性分析
本規劃屬于第三層級的規劃,為市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本規劃與國家、湖北省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相符?傮w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強化資源環境保護,保障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改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推進生態市建設,全面提升全市生態文明水平。
2、規劃協調性分析
本規劃在編制過程中統籌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旅游開發、城鄉建設、交通建設等基礎設施相關規劃相銜接,具有很好的協調性和一致性。
。ǘ┉h境影響分析
1、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的環境影響
《規劃》中劃定的礦產資源勘查區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江夏區、蔡甸區、黃陂區,勘查礦種以地熱為主,在礦產資源勘查過程中,因建設井站、鋪設管道、修建道路等活動,可能導致局部地表景觀遭到破壞、影響動物棲息環境等生態問題。
2、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環境影響
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中重點開采區和限制開采區均避開了禁止開采區和重點保護區,預計隨著《規劃》的實施,采礦活動不會導致新的水環境問題。
。2)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礦區在開采過程中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尤其是礦泉水的開采,要嚴格控制開采總量,規范開采準入條件,防止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預計《規劃》實施對地下水環境影響不大。
。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礦山企業嚴格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在此前提下,礦業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將得到改善,整體環境影響較小。
。4)聲環境影響分析
噪聲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采礦活動中爆破和機械產生的噪聲,產生地點相對固定,因此噪聲影響僅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二是運輸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是隨車輛行駛的流動線源,主要影響區域集中在公路兩側,對整個規劃區環境的影響不大。
。5)生態影響分析
《規劃》對一類、二類生態紅線保護區,居民地,文物古跡及地質遺跡保護區,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一定范圍內禁止露天開采,《規劃》實施對這些環境保護目標影響不大。
《規劃》根據武漢市礦山存在的環境問題和治理分區,劃定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明確了保護與治理的范圍、主要任務及起止時間,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障礦區周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預計隨著《規劃》實施,礦區地質環境將得到改善。
。6) 社會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對武漢市轄區范圍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了總體部署,劃定了重點勘查區,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劃定了重點礦區、限制開采區、禁止開采區,有利于指導礦產資源有序、合理地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規劃》明確了環境治理的目標和任務,有助于保護礦山環境,實現礦山企業與地方的和諧發展。
3、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環境影響
本《規劃》注重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設置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對區域環境產生正面影響,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
四、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ㄒ唬┐髿馕廴痉乐未胧
生產礦山防塵應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1、采用濕式鑿巖,井下工作面應架設風帶至工作面、灑水降塵等;
2、爆破時建議采用合理的炮孔網度、微差爆破、炮孔封堵、對預爆區灑水預濕,以減少粉塵的產生量;
3、礦石的裝載、運輸及卸礦等過程應盡量減少卸載的高度、增大物料的濕度,采用灑水或高分子灰塵防止劑對運輸路面進行防塵處理;
4、排土場、尾礦庫安裝灑水裝置,及時灑水增濕,對已關閉的固廢場地植樹種草,來穩定固廢堆斜坡剝離物的表面層,減少揚塵;
5、接觸粉塵作業人員應戴口罩,按規定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對職業病患者,應及時治療,調離本崗位。
。ǘ┧廴痉乐未胧
1、加強礦山周圍生態功能區和環境保護目標的水質調查和監測,加強對廢石場和尾礦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選址要避開一類、二類生態紅線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生態公益林、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原生境保護區)、文物古跡、河流、湖泊等各類保護區一定范圍,做好防滲、雨水導排、滲濾液收集工作。
2、對己關閉的礦山,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防止廢棄礦山在降水和風化作用下的有害淋濾液繼續污染周圍水環境,對于遭到污染的水源地,應尋找污染源頭,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3、對正在開采礦山,應作好礦山的環境監測工作,根據礦山所處的地質條件,查明易于發生污染的開采環節和地段,尤其要摸清礦山排上場和尾礦壩區的水文地質條件,掌握可能的污染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治理。地下開采礦山產生的采礦廢水一般在井下沉淀后直接用于濕式鑿巖和井下降塵,循環利用;露天開采礦山的礦坑疏干水和開采坑坑道水中的污染物主要為懸浮物,濃度較低,經沉淀后可用于采區灑水、道路灑水;另外,生活污水需進行收集,經沉淀處理后用于施工區建筑用水或灑水降塵;對泄漏的尾礦水可通過吸附、沉淀法除去金屬毒物;同時還應對礦山水環境和鄰區土壤加強監測和管理,控制污水的外泄。
4、轉變礦山開采方式,保護水資源。在礦山開發地下水防治中,目前主要采用3種方式,即全面疏干法、帷幕注漿堵水法和供排結合法。由于全面疏干法會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對水資源的破壞極其嚴重,應盡量避免。
。ㄈ┞暛h境影響防治措施
1、注意設備的維修、保養、注油,選取低噪設備,采取減震、隔聲、消聲、吸聲等措施。
2、合理選擇運輸路線,限制超載、修繕道路、種植道路防護林,以降低運輸噪聲的影響。
3、合理安排作業人員的作息時間,必要時作業人員戴耳塞、耳罩等。
。ㄋ模┕腆w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目標期內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采石過程中的剝離表土、棄料、廢棄石粉、機械檢修廢礦物油及生活垃圾。
1、對建筑石料等非金屬礦的廢石堆場,應修建擋土墻、截洪溝和沉淀池,阻止大氣降水、地表水徑流進入廢石堆場;同時對淋溶水截留、沉淀,回用于礦山開采或選礦用水。
2、尾礦庫構筑堤壩,防治廢水直接排入環境;加強對尾礦庫的監督、管理,以及尾礦庫周邊土壤和水質的監測;服務期滿的廢石堆場和尾礦庫應及時進行復墾。
3、剝離表土直接作為礦山生態恢復填土,多余表土和棄料可用于工程填方,廢棄石粉可用作人工砂原料。
4、生活垃圾在礦區內統一收集后由運輸車運輸下山至垃圾中轉站進行處理,機械檢修廢礦物油由企業統一收集后交由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理。
。ㄎ澹┥鷳B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對環境敏感目標進行避讓,礦產開采工程選址選線應避開一類、二類生態紅線保護區、文物古跡、河流、湖泊、居民地、重要水工設施、高速公路、鐵路、基本農田等;科學設定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建立環境風險防范與應急預案。
2、最小化措施:合理布置工業場地生產附屬設施,劃定施工界線,合理安排施工計劃;露天礦山應嚴格按照開發利用方案確定的開采方式,實現邊開采邊恢復。
3、減量化措施: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邊開發邊恢復”的原則,強化生態恢復措施,嚴格尾礦庫的環境風險管理,落實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重視礦山開采企業“三廢”污染治理,采取先進的污染物處理工藝和處理設施,提高污染物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
4、恢復補救措施:加大力度對已建礦山和閉坑礦山的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加快已關閉采石場的生態恢復工作,提高礦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質量;嚴格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報告審查制度。
五、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綜合評價表明,《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始終貫穿和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遵循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統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將生產和消費活動規制在生態承載力、環境容量限度之內,有效控制人類活動對自然的損害,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降低社會經濟系統對生態環境系統的不利影響,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因此,規劃方案科學、合理、可行。
第十章 規劃實施與管理
一、規劃實施目標與責任考核制度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相關法律確定的相應職權范圍內,結合工作實際,嚴格按照責權一致的要求建立規劃實施目標責任制度。做到任務明確,責任明晰,并相應加強監督檢查,健全考核獎懲制度,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并納入相關單位年度目標管理體系。要爭取同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將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完善評價體系和績效管理。
完善并實施規劃領導責任制管理,對主要領導實行規劃目標責任考核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將《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特別是約束性指標納入管理目標考核體系,把年度目標和規劃期執行情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規劃實施與審查
加強規劃評審全過程的制度建設,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強化規劃評審專家責任制度,充分發揮專家的技術優勢,負責對規劃評審、實施和評估的全過程監督管理。
礦業權申請要嚴格申報條件和審批程序,進行規劃預審、會審,對于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的勘查、開發項目,不得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不得批準項目用地;對單位和個人新建、變更、延續礦業權的申請,須經市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機關進行規劃預審、會審通過后,方可按照發證權限頒(換)發采礦許可證,預審、會審發現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采礦權申請,一律不得授予采礦權;對已經取得采礦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如果不符合《規劃》規定的資質條件,應限期進行整改,經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才可以重新換發采礦許可證,否則,依法注銷采礦許可證。
縣(市、區)級發證權限的采礦權申請,經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劃預審通過后,由所在縣(市、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換)發采礦許可證;市級發證權限的采礦權申請,經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規劃預審、會審通過后,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換)發采礦許可證,省、部級發證權限的礦業權申請,經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預審、會審通過后,依照管理權限的規定,逐級上報,由上級國土資源行政機關決定是否頒(換)發探礦、采礦許可證。
各縣(市、區)計劃拍賣、招標、掛牌的采礦權,先進行規劃預審、會審通過后,方可公開拍賣、招標、掛牌。
對未按要求編制礦產資源規劃或實施方案的區(縣),不得出讓礦業權,不予安排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礦產資源保護項目。
三、規劃實施評估制度
一是在規劃期礦產資源配置、經濟產業發展、國家相關產業可能發生較大變化,規劃中可能出現與相關礦產資源產業發展不適應的規定,規劃應作出相應調整;二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布局發生重大改變,要對規劃中的相應規劃區進行調整;三是要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礦產資源規劃修改變更制度,完善變更調整程序,確保規劃調整符合規定;四是要加強規劃實施評估能力建設,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跟蹤分析。
(一)實施監督檢查和糾正查處制度
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對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將開采總量控制、礦業權設置、礦山布局結構調整、新建礦山準入條件,以及礦山環境治理恢復等列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重要內容,對違反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規劃的,要及時予以糾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二)規劃實施評估
實施規劃評估是調整或修訂規劃的重要依據。通過年度、中期、期末評估,總結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的進展、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分析規劃實施面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剖析完成規劃任務和實現規劃目標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規劃實施的政策建議。
四、規劃實施調整
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劃確定的目標基礎上,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市場需求,制定規劃年度實施方案,將總量控制的礦種及開采總量的年度調控意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量化要求、規劃區具體的調整目標和時限、礦業權市場建設年度意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年度具體目標和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到年度和縣(市、區)。
五、規劃實施監督檢查
。ㄒ唬┮巹澒妳⑴c制度
建立礦產資源規劃公眾參與制度,廣泛征求同級人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及專家的意見,在規劃編制與實施前后,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廣泛征詢公眾意見,為公眾參與規劃、了解規劃和遵守規劃創造有利條件,真正使規劃實施成為全社會集思廣益、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ǘ┮巹澒局贫
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履行《規劃》編制、實施和監察等行政職能過程中,實施《規劃》公示制度,及時向社會進行公示《規劃》,提高全社會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的參與意識。
。ㄈ┥鐣姳O督制度
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規劃實施中,完善《規劃》信訪、舉報和聽證制度,實行社會公眾監督,及時發現并制止違反規劃的行為,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實現規劃目標。
。ㄋ模┘訌姼鞑块T行政管理職能協調
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本《規劃》要求的礦業申請項目,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管理權限的規定,依法審核、劃定礦區范圍,辦理采礦許可證;嚴格采礦權和探礦權的審批管理,加強非煤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管理,嚴肅查處、取締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以采代探等非法采礦行為。
安全監管部門負責礦山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依法為企業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企業提請當地政府予以整改或關閉,督促和引導礦山企業完善安全生產條件,依法查處非煤礦山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的違法行為。
環保部門負責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礦山污染環境的行為;對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的礦山,依法提請市、區政府予以關閉。
公安部門要加大對爆破作業單位民爆物品運輸、儲存、使用、清退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停止向停產停業礦山企業審批民爆物品,并督促其及時上繳剩余民爆物品,依法嚴肅查處非法開采、盜采國家礦產資源等犯罪行為。
電力部門要加強對非煤礦山的供電管理,做好供電隱患排查治理及用電安全管理工作;對地方政府決定取締關閉的礦山停止供電,配合安監部門對有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現實危險的、拒不執行停產停業指令的礦山停止供電。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擬建礦山依法辦理企業名稱預核準和注冊登記手續;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會同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對礦業管理中存在的弄虛作假、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失職瀆職等違規行為進行查處,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六、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充分應用GIS與網絡技術,利用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作為基礎數據,審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行為,夯實規劃輔助審查的數據基礎,實現各級規劃管理信息的互聯互通,確保各級規劃實施過程中協調有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ㄒ唬┘哟罂萍纪度,建立規劃實施激勵機制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規劃實施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礦業權設置的動態變化,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更新,實現信息共享,提高規劃管理效率,使《規劃》的管理和實施監督檢查信息化、網絡化,以信息化帶動規劃管理科學化和服務社會化。
。ǘ┩晟埔巹潓嵤┑目萍际侄
應用先進的規劃理念,采用現代信息采集和統計分析技術,服務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區)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地質災害監測和防治等領域,對必要的緊急情況制定應急方案,以便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ㄈ┮揽靠萍歼M步,提高開發利用水平
利用成礦新理論開展深部找礦和勘查重大問題科技攻關。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積極扶持和引導企業研究開發、引進和應用現代的采選冶技術,加強中低品位、難選冶、共伴生礦及尾礦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加快新技術開發和工業試驗,強化先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和相關技術、工藝、裝備的更新,促進潛在資源和新產品開發應用。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促進綠色礦業發展。
。ㄋ模┩晟埔巹潓嵤┑娜瞬攀侄
提高礦產資源規劃人才隊伍能力和素質,積極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掌握規劃編制、實施、評估等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與技術應用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全面提高規劃編制、實施管理水平。
第十一章 附則
《規劃》由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經武漢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后,由武漢市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規劃》一經批準,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
《規劃》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時,須按原程序進行報批。
《規劃》由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