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李俊喜] 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各位前來參加《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感謝各新聞媒體記者和幾個部委長期以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在全面評估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情況并向國務院報告的基礎上,國土資源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組織開展了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11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由我們六部門共同發布實施。
《規劃》和國務院的批復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與礦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系統闡述了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的目標、思路、任務和政策舉措!兑巹潯返某雠_和實施是礦產資源管理改革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社會預期,規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活動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為做好規劃的宣傳解讀工作,引領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和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天我們專門召開規劃新聞發布會。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龍同志;規劃司巡視員兼副司長鞠建華同志;發改委地區司副巡視員張東強同志;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孫志同志;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處長史瑞庭同志。
首先,請趙龍副部長介紹規劃的主要內容。
(2016-11-29 09:42)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龍]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11月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已由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和商務部正式發布實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紹《規劃》的有關情況。
一、背景和意義
礦產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事關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源安全和礦業發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全國一盤棋思想,制定正確的資源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李克強總理要求,要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大礦藏特別是國內礦藏深勘精查力度,進一步提高國家能源資源保障能力。上一輪礦產資源規劃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我國地質找礦取得重大進展,礦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礦業秩序加快好轉,資源環境保護水平穩步提高,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礦產資源管理改革逐步深化,有效應對了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新時期礦產資源管理和礦業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度珖V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正是在這一形勢和背景下研究制定的,它是在我國進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出臺的一部重要規劃,闡明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工作重點,細化了任務,為維護國家資源安全、引領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范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行為提供了依據和指南,是未來五年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與礦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二、規劃的總體目標
《規劃》提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保障資源安全為目標,以提升礦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資源與環境、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關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資源開發保護格局,加快礦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礦業務實合作,實現資源開發惠民利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能源資源保障。
到2020年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安全、穩定、經濟的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富有活力的現代礦業市場體系,顯著提升礦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塑造資源安全與礦業發展新格局。
三、規劃內容
《規劃》以新發展理念謀篇布局,統籌部署五方面任務。一是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礦業發展新動力。二是堅持協調發展,優化礦產開發保護格局。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四是堅持開放發展,促進全球礦業合作共贏。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實現資源惠民利民。重點解決五方面問題:
(一)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資源安全供應。一是加快傳統地質礦產工作向大地質、大資源、大環境轉型,全面提高公益性地質調查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著力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平臺,持續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夯實資源基礎。三是集中力量建設103個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守住資源安全供應底線。四是加強國家規劃礦區重點監管,著力打造新型現代化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五是強化戰略性礦產的保護與儲備。六是加強戰略性礦產監測預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
(二)著力推進新常態下礦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提升礦業競爭能力。一是實行差別化政策,優化礦產開發利用結構,大力發展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地熱等清潔高效能源。二是實施“三深一土”戰略,大力發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加快推動傳統礦業轉型升級。三是培育和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礦業企業,引導形成以大型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的資源開發格局。四是加強國內資源基礎好、市場潛力大、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稀土、稀有稀散、鋰、優質石墨等礦產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三)加快推動勘查開發布局調整和礦業綠色發展。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一是優化礦產開發布局,劃定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功能的禁止、限制開發區域,嚴格準入管理,強化環境保護。劃定267個國家規劃礦區和28個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推進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和有效保護。二是全面推進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建立領跑標準,典型示范引領,多方共同推進,加大政策合力,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和礦業發展方式。三是大力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與綜合利用,確保規劃期末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提高15%。四是完成50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
(四)積極促進礦業開放共享發展。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礦業經濟。堅持資源惠民利民,補齊小康短板。一是實施地質調查與信息服務計劃,全面推進“一帶一路”礦業合作。二是提高礦業領域對外開放水平,營造良好投資營商環境,促進礦業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三是健全礦業“走出去”政策機制,加強重要礦產開發合作。四是積極參與全球礦業治理。五是支持貧困地區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資源,促進脫貧致富。
(五)全面深化管理改革增強礦業發展活力與動力。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是推動開放油鈾勘探開發市場,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勘探開發進程。二是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規律的礦業權出讓方式。三是深化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下放礦業權審批權限。四是研究建立礦產資源國家權益金制度,推進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五是強化誠信體系建設,改革礦產資源監管方式。六是健全現代礦業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
四、規劃的貫徹落實
國務院在規劃批復中,就規劃的貫徹實施,對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了明確要求。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國務院批復精神,認真抓好規劃實施工作。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6-11-29 10:02)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李俊喜] 下面請記者提問。 (2016-11-29 10:11)
[現場] 記者提問:“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資源安全及礦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和要求?
答:“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上中高端水平,“四化”深入發展,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不斷成長壯大,蘊藏巨大需求空間。同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外資源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繁重,礦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管理改革十分緊迫。國際礦業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日趨復雜,礦業國際合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綜合判斷認為,我國基本資源國情沒有變,資源在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總體態勢沒有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資源安全及礦業發展既存在老問題,也面臨新要求,主要表現在:
一是資源安全問題依然嚴峻。我國資源總量大,人均少,資源稟賦不佳。多數大宗礦產儲采比較低,石油、天然氣、鐵、銅、鋁等礦產人均可采資源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資源基礎相對薄弱。當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能源資源需求增速放緩,但需求總量仍將維持高位運行,預計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50億噸標準煤,鐵礦石7.5億噸標礦,精煉銅1350萬噸,原鋁3500萬噸。受國際礦業市場影響,國內勘查投入趨于下行,增大了我國礦產資源安全供應風險。
二新形勢下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壓力大。受世界經濟低迷、需求放緩、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前期高強度投資所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全球礦產品供應總體過剩,價格急劇下跌,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國內礦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強,礦業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同時,世界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非常規能源、稀土、鈮、鉭、鋰、晶質石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需求逐步凸顯,我國相關礦產資源雖有比較優勢,但產業發展層次低,資源保護力度有待加強。礦業發展必須適應市場變化,堅持創新發展,加快礦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創新驅動型、改革引領性、綠色安全型、包容共享型、開放互利型”五型礦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資源開發利用方式亟需向綠色安全轉變。我國礦產開發集約化規;潭炔粔,小型及以下礦山占比88.4%,但產能占比不足40%。部分礦山采富棄貧、采易棄難,資源浪費現象仍然存在。長年積累的礦山環境問題突出,采礦累計占用損毀土地超過375萬公頃。加快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推動礦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
四是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亟待提升礦業國際合作能力與水平。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增長低迷,全球礦業市場更加復雜多變,資源競爭和壟斷不斷加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產能合作和基礎設施、裝備制造、國際金融等領域的廣泛合作,為我國拓展礦業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平臺。但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礦業市場競爭的能力不夠強,配套政策、人才隊伍還不能滿足礦業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要求。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當前,礦業經濟下行、企業經營困難、國際競爭加劇,礦業發展的活力動力不足;同時,資源約束趨緊、生態問題突出、民生訴求多元等相互交織,礦產資源管理領域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特別是資源配置政府干預仍然較多,礦業權市場規則不完善,現代礦業市場體系尚不健全,資源開發經濟調節和利益分配機制不夠合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理順體制機制,釋放改革紅利,增強礦業發展活力動力。 (2016-11-29 10:12)
[現場] 記者提問:“十三五”礦產資源管理與礦業發展的目標是什么?
答:到2020年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安全、穩定、經濟的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富有活力的現代礦業市場體系,顯著提升礦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塑造資源安全與礦業發展新格局。具體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國內資源保障基礎進一步夯實。找礦突破行動取得新成效,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重要礦產資源儲量保持穩定增長,力爭新發現5~8個億噸級油田和5~10個千億方級氣田,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300~400處。石油儲采比保持在12以上,天然氣儲采比達到30。
二是礦產資源供應保持安全穩定。建設103個能源資源基地,劃定267個國家規劃礦區,鐵、銅、鋁土礦、鉀鹽等戰略性礦產國內安全供應能力得到鞏固。劃定28個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強化重要礦產保護與儲備。
三是資源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開發利用布局進一步優化,礦山規;s化程度明顯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超過12%。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提高15%。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開發區域生態環境不退化、環境質量不下降。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完成50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務。
四是礦業國際合作開創新局面。與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相配套,合作推動境內外石油、鐵、銅、鋁土礦、鉀鹽等大型礦產地勘查開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礦業集團,健全礦業國際合作平臺和服務保障機制,初步形成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全球礦業合作體系。
五是礦業創新發展能力全面提升。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進一步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大幅下放礦業權審批權限,建立礦產資源國家權益金制度,健全礦業權人信用約束監管制度。礦業資本市場、礦業權交易市場等現代市場體系更加健全。礦產資源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礦產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資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2016-11-29 10:23)
[現場] 記者提問:《規劃》在保障我國能源資源安全方面做出了哪些部署安排?
答:《規劃》著眼國家戰略和發展大局,調整方向,優化布局,統籌謀劃能源資源保障各項基礎工作。主要有六大舉措:
一是切實提高公益性地質調查服務水平。加快傳統地質礦產工作向大地質、大資源、大環境轉型,主動服務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好生態建設、防災減災、重大工程和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的支撐工作。
二是持續推進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突出影響全局的能源礦產、大宗礦產和戰略性新興礦產,聚焦鄂爾多斯等16個含油氣盆地勘查薄弱地區,東昆侖等26個重點成礦區帶,加快部署開展地質礦產調查工作,查清成礦條件、圈定找礦靶區。著力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平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地質找礦。
三是集中力量建設103個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將國家能源資源基地,作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供應的戰略核心區域,統籌安排,重點建設,在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重大項目設置、財政資金投入及相關產業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和保障。力爭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生產能力達到全國的95%以上,石墨、稀土等資源基地超過80%,鎢、錫、銻、磷、鉀鹽等資源基地達到50%左右。
四是加強對國家規劃礦區重點監管。將267個國家規劃礦區作為支撐國家能源資源基地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強統一規劃,優化礦山布局,提高準入門檻,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規;s化開發,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著力打造新型現代化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通過省級規劃細化落地、抓好落實,并結合實際劃定省級重點礦區,強化監管。
五是強化戰略性礦產的保護與儲備。建立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年度開采總量指標控制管理,合理調控鎢、稀土等開采規模,嚴防過度開發。加強焦煤肥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種、晶質石墨、稀有稀散金屬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的保護,明確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準入條件,確保優質優用。對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合理利用的礦產和尾礦資源,嚴格限制開發,避免資源破壞和浪費。建立國家和企業共同參與,礦產品和礦產地相結合的戰略儲備體系,保障礦產資源供應安全和代際公平。加大原油儲備力度,科學合理確定有色金屬、稀貴金屬等國家戰略儲備規模、品種、結構,完善儲備制度。健全礦產地儲備機制,加強對鎢、稀土、晶質石墨等戰略性礦產重要礦產地的儲備,探索采儲結合新機制。
六是強化戰略性礦產監測預警。將石油等24種國家戰略性礦產,作為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的重點對象,在資源配置、項目資金、財政投入、礦業用地、重大項目等方面加強引導和差別化管理,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引導產業發展,增強風險防控能力。 (2016-11-29 10:24)
[現場] 記者提問:《規劃》在推動我國礦業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部署安排?
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煤炭、鋼鐵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推動礦產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加快礦業轉型升級,提升礦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主要從五方面推進:
一是調整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綜合施策,促進礦業經濟平穩發展。穩定國內石油供應,控制煤炭開采總量,加快清潔高效能源礦產勘查開發。2020年,石油穩定在2億噸,天然氣達到1700億立方米,煤炭控制在39億噸。穩定國內鐵礦供應能力,適度擴大銅鋁鎳等礦產開發規模,適當控制鉛鋅鉬礦產開發強度,保護性開發鎢錫銻等礦產,鼓勵金銀等貴金屬礦產勘查開發。保障磷硫鉀礦產供給,推進重要功能性非金屬礦產高效利用,規范建材非金屬資源管理。
二是優化礦產開發區域布局。著力推動資源開發與區域發展、產業升級、環境保護、城鄉建設相協調。劃定267個國家規劃礦區和28個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推進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和有效保護。劃定具有資源和環境保護功能的禁止、限制開發區域,嚴格準入管理,強化環境保護。實施礦業權設置區劃制度,實行一個勘查開采規劃區塊一個主體,嚴禁將礦產地化大為小和分割出讓,優化礦山布局。
三是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一要合理調控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按照法律規定繼續將鎢、稀土開采總量列為約束性指標,分別定為12萬噸/年和14萬噸/年,強化保護。按照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將煤炭開采總量確定為39億噸/年,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二要嚴格礦產開發準入門檻。堅持礦山設計開采規模與礦區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設計標準,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完善重要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等標準,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準入門檻。三要實施一批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四要大力發展礦業領域循環經濟,推動礦業企業形成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生產過程。五要完成50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力爭規劃期末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提高15%。
四是大力推進礦業領域科技創新。按照綠色開發、節約集約、智能發展的思路,發展勘查、開發與利用技術體系。加快礦山企業技術、工藝和裝備改造。加快建設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礦山,大力發展“互聯網+礦業”,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變革,加快傳統礦業轉型升級。
五是培育和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礦業企業。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延伸產業鏈,調整礦產品生產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地方根據實際依托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項目,推進資源產業一體化發展。將化解過剩產能與推動資源整合、企業兼并重組和解決失去生存發展條件的礦山企業密切結合起來,引導形成以大型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的資源開發格局。 (2016-11-29 10:27)
[現場] 記者提問:規劃在引領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增強礦業發展活力方面有哪些設計?
答:主要有7項改革舉措:
一是開放油氣、鈾勘探開發市場。依據油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按照“放開市場、盤活區塊、激發活力、加強監管”的思路,加快新疆改革試點及其經驗總結推廣,穩步推進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放開上游勘探開發市場,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勘探開發進程。按照勘查社會化、礦業權市場化、投資多元化、開采專業化的原則,加大鈾礦勘查開發體制改革,有序放開鈾礦勘查開發市場,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鈾礦勘查領域,加快鈾礦勘查開發進程。
二是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堅持市場競爭取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規律的礦業權出讓方式。探索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進一步推進探礦權采礦權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著力破解制度性障礙,充分調動市場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吸引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嚴格限制和規范非競爭性出讓行為,從嚴控制協議出讓,規范探礦權轉采礦權和財政全額出資探礦權出讓。將礦業權出讓競爭性環節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進全國統一的礦業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全國聯網的礦業權出讓信息公開查詢系統,進一步完善礦業權交易規則。
三是推進礦業權審批權限下放。根據國務院要求,調整下放礦業權審批權限,出臺相關配套文件,細化下放權限管理措施。推進權力清單制度,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推進礦業權審批管理精細化、標準化、公開化,統一規范全國礦業權審批登記行為。創新行政審批服務方式,擴大網上審批范圍,加大礦業權出讓轉讓公示公開力度。進一步升級完善礦業權統一配號系統,強化在線監管,制止違規行為。做好涉礦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清理,降低行政審批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四是推進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建立礦產資源國家權益金制度,完善相關配套制度,保障國家所有者權益。調整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標準,建立動態調節機制,完善最低勘查投入制度。實施礦產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合理確定資源稅稅率水平。全面清理涉及礦產資源的收費基金,規范征收行為。加強礦產資源稅收優惠政策管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建立評估機制,將資源所有者權益和生態環境損害等納入自然資源及其產品開發利用成本。
五是改革礦產資源監管方式。全面推行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開制度,建立礦業權人“黑名單”制度,完善社會監督、政府抽查、失信退出相配套的礦產資源監管體系。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管理,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并與國際對比互認的資源儲量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建立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綜合監管平臺,開展動態巡查和全天候遙感監測,強化對無證勘查、無證開采等行為的執法監察及對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行為的專項督查。
六是強化礦產資源宏觀管理。制定戰略性礦產目錄,并作為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的重點對象,提高資源安全供應能力和開發利用水平。建立戰略性礦產監測預警機制,建立戰略性礦產監測預警報告制度,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完善礦產資源宏觀調控政策體系,配合完成《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修訂工作,加強國家礦產資源安全戰略研究。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管控,嚴格規劃分區管理、總量調控和開采準入制度。
七是健全現代礦業市場體系。按照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加快發展礦業資本市場和中介服務市場,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礦業市場體系。支持國有礦業企業改革,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礦業市場主體。培育資源型產品期貨市場,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期貨等交易工具,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2016-11-29 10:34)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李俊喜] 感謝幾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趙龍副部長及幾位領導同志的回答。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